大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,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。根据卫生部统计,今年中国地区十大死因中,癌症仍然是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,2022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51.71万例,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0.7%。结直肠癌死亡病例24.00万例,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9.3%。
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,但仍处于较低水平,如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,将使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。
一、哪些人群需要做肠道"年检?
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息肉及肠癌的必要手段。不过,在切除腺瘤后,肠道也可能再次长出新的腺瘤,所以这些人仍为高危人群,应该定期复查结肠镜。
1.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;
2.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;
肛周症状:大便习惯改变(便秘、腹泻等);大便形状改变(大便变细);大便性质改变(便血、黏液便等);腹部固定部位疼痛。
3.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;
4.大肠癌术后的人群;
5.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;
6.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;
7.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的家族直系亲属,年龄超过20岁。
二、如何进行有效筛查?
1.符合上述1-5的"一般人群"筛查:
(1)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,无论男女,每年1次大便隐血(FOBT),每10年1次肠镜,直到75岁;
(2)76-85岁,体健者、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,可继续维持筛查;
(3)85岁以上,不推荐继续筛查。
2.符合上述6的"有大肠癌家族史"直系亲属筛查:
(1)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(发病年龄小于60岁)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(任意发病年龄)者,40岁开始(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)筛查,每年1次大便隐血试验,每5年1次肠镜;
(2)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(仅1位,且发病年龄高于60岁):40岁开始筛查,每年1次大便隐血试验,每10年1次肠镜。
3.符合第7条的"遗传性大肠癌家"族成员筛查:
(1)遗传咨询;
(2)风险评估和基因检测;
(3)从20岁(或比家族中最年轻的患者小10岁时)开始筛查,每1-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。
4.关于筛查方法推荐:
(1)粪便隐血检测+问卷调查是主要的筛查手段,证据充分;
(2)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,但价格较昂贵;
(3)有条件者,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。
三、如何预防大肠癌?
1.运动可有效降低肿瘤发生风险,坚持体育锻炼,避免肥胖。
2.健康膳食,增加粗纤维、新鲜水果摄入,避免高脂、高蛋白饮食。
3.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,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,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,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。
4.戒烟,避免烟草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。